访问量: 98674
注册
登录
教育原理

课程代码:QZ161005

课程负责人: 张素玲
共建教师: 韩吟
课程建设:校级精品课程 开课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开课时间:2020年10月19日 学习人数:68人
有效时间: 永久有效 评分:
课程简介

教育原理课程是所有教育硕士领域的基础课程,兼具基础性、通识性和应用性。该课程主要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奠定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寻求观察教育问题的各种视角,构建分析教育问题的理性框架,探索解决教育问题的一般思路。使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对于教育的常识性态度和信仰,形成符合社会未来发展要求的教育态度和教育信仰;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概念、命题和原理,建立合理的教育知识结构;培养从事教育科研、调查、评论、咨询等实际工作能力和习惯。

 
展开
教学大纲

《教育原理》教学大纲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课程编号:QZ161005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大纲撰写人:张素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教育原理课程是所有教育硕士领域的基础课程,兼具基础性、通识性和应用性。该课程主要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奠定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的教育反思能力和较高的教育实践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教育智慧。

教学要求:

(1)形成教育学理论的知识体系,思考教育学的学科框架;

(2)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学会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相关原理,体现教育智慧;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教育学著作的兴趣和能力,形成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研究和改进教育实践的兴趣和信念,以及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积极愿望。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教师的教育学之旅 (6学时)

     1.学习教育学的价值

     2.教育学从何而来

     3.教育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4.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5.教育学的基础

  (二)教育本质探寻与教育改革(6学时)

     1.教育的界定及解读

     2.教育形态的演化

     3.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改革

  (三)当代学生发展与教育改革(6学时)

     1.教育视野中的学生观更新

     2.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改革

  (四)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培养目标重建(6学时)

     1.学校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取向与培养目标透析

     2.当代学校教育的应然价值取向

  (五)学校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6学时)

    1.了解教师职业

    2.教师的专业发展

    3.在学校研究性变革实践中实现教师发展

   (六)阅读分享(2学时)

    阅读马克斯·范梅南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三、教学方式

该课程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课下阅读思考和课堂讨论交流三个环节完成。

1.教师讲授:通过教师对所学内容的框架、重点难点的讲解,为学生内化吸收和讨论奠定基础。

2.学生课下的阅读思考: 布置与所讲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和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并形成书面作业。

3.课堂讨论:结合教师的讲授和课下的阅读思考,学生进行课堂陈述和讨论分享,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

四、考核方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 40% + 期考成绩× 60%

平时成绩的考核:学生课下阅读和作业占30%,课堂陈述和讨论占30%,课程最终作业占40%(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或教育教学案例,围绕在阅读、研究和讨论中生成的研究问题和课题进行)

期末成绩的考核:闭卷考试

五、先修课程: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教育学原理,叶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二)推荐书目  

[1]傅维利.教育问题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冯建军.教育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美]David.Armstrong,Kenneth T.Henson,Tom V.Savage.教育学导论[M].李长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三)推荐期刊文章

[1]孙俊三,谢武纪.教育学的科学逻辑和实践逻辑:冲突与和解[J].现代大学教育,2013年,第4期:1-6.

[2]张建国.一名教育学研究生的学术苦旅[J].现代大学教育,2014年,第2期:85-90.

[3]苏春景等.“人本特教“视野下课堂教学交往类型的情感误区及其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第10期:31-34.

[4]苏春景等.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病态对话”现象及其消解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11期:26-30.

[5]盛永进等.“全纳”走向下特殊教育本体的认知定位[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第9期:50-55.

[6]李宝强等.“教学相长”本义复归及其教师专业发展价值[J],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129-135.

[7]戚万学等.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内涵与特征[J],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95-102.

[8]张建.名师基地培养模式之缘由、理念及路径[J],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86-93.

[9]姚引妹等.单独二孩政策下我国受教育人口变化趋势研究[J],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35-46.

[10]项贤明.教育学作为科学之应该与可能[J],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16-27.

[11]谭斌.从追求宏大理论到走进学校日常生活——对教育学科学化进程的一种系谱学描述[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5):72-78

(四)学习网站

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

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http://www.nics.net.cn/

3.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eol.cn/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edu.cn/

5.中国基础教育网,http://www.cbe21.com/

(五)其它

学生应查阅的部分相关教育期刊:

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

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研究: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大学

中国特殊教育: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展开

教学团队

《教育原理》教学团队共三人,其中教授两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课程负责人为张素玲教授,教育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其他两位教师为张婷教授和刘福才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