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研究》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32个课时,第一个学期开课。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咨询心理学、行为治疗与矫正、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课程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研究》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养:(1)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体系;(2)学会从心理—生物—社会等层面分析和研究身心健康问题;(3)了解国内外心理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4)掌握开展中小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方法;(5)具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心理健康健康活动方案与课程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6)具备尊重生命,关注和维护身心健康,关爱他人和团结协作的素养。 《心理健康研究》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在教学方法方面注重研究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的工作的发展历程、心理健康理论观点、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行为改变理论、应激、应对、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健康的关系、心理异常与治疗和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等。
总学时:32
周学时:2
学分:2
开课单位: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主讲教师:佟月华
联络方式:13066032295(m) sep_tongy@ujn.edu.cn
一、教学目的
《心理健康研究》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养:(1)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体系;(2)学会从心理—生物—社会等层面分析和研究身心健康问题;(3)了解国内外心理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4)掌握开展中小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方法;(5)具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心理健康健康活动方案与课程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6)具备尊重生命,关注和维护身心健康,关爱他人和团结协作的素养。
《心理健康研究》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在教学方法方面注重研究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心理学的发展动态和学生的特点及学习需要及时删减、增加或者补充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注重启发式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科学探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专题一: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体系与内容(6学时)
心理健康的涵义与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历程(2学时)
心理健康的主要理论(2学时)
健康行为与健康行为理论(2学时)
专题二:应激与心理健康(4学时)
应激理论(2学时)
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学时)
专题三:心理失常与治疗(2学时)
专题四:人格与心理健康(2学时)
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学时)
完美主义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1学时)
专题五: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2学时)
有关应对方式问题的研究综述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专题六: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2学时)
主观幸福感理论评述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专题七: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2学时)
调节变量分析
中介变量分析
专题八: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进展(4学时) (学生可自主选择研究问题)
心理幸福感研究
人格坚韧性研究
拖延行为研究
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研究
专题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4学时)
复习考试:4学时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采用集中授课、课堂研讨、个人陈述、个人研习和小组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心理健康研究》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研究论文的灵活运用,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课程组教师编制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的录像、影片和与实践教学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加以运用,或提供给学生课后自学,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力。本课程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包括:讲课与讨论相结合、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理论探讨与研究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式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程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教材
朱敬先. 健康心理学:心理卫生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五、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济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授课计划书
( 2019-2020学年第1学期)
课程编号: SS012003 课程名称:_____心理健康研究______________学时: 32 _ 学分: 2 课程性质: 1、学位课 2、非学位课√ 教室类型:√1、多媒体 2、普通教室 3、实验室 |
||||||
具体考核要求 |
相关规定:非学位课程一般为考查课,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要求自行确定。学位课程一般应闭卷考试,如需要开卷考试,任课教师须提前提交书面申请,经研究生处批准后方可开卷考试。学位课成绩以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不得超过40%。 |
|||||
考核形式:1、考试 √2、考查; 成绩构成:1、平时成绩占:60 % ;2、期末成绩占 40 % 。 |
||||||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
||||||
课次 |
授课 时间 |
时 数 |
授课内容摘要 |
授课 方式 |
课外 要求 |
|
1 |
第3周 |
4 |
说明心理健康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问题。
阐释心理健康的涵义,介绍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历程以及本学期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主要理论。 重点讲授心理健康的心理动力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结合案例谈论这两种理论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
自学心理健康理论 |
|
填表说明:1、授课方式:包括教师主讲、研讨、讲座、实验、实习等。 2、考核方式:1)考试;2)考查(写读书调研报告、实验技能考核等)。 3、严格对照各年级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各学位课教学大纲填写 ,正反A4纸打印。4、任课教师应加强对选课研究生的课外要求。5、《授课计划书》一式两份,由任课教师填写,经分管院长审核签字后交研究生秘书,一份交研究生处审核备案。
任课教师签名: 分管院长签名
济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授课计划书(续表)
课次 |
授课 时间 |
时数 |
授课内容摘要 |
授课 方式 |
课外 要求 |
2 |
第4周 |
4 |
重点讲授心理健康的人本理论和认知理论; 结合案例讨论这两种理论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阐述身心达到健康的标准,结合案例讲述如何辨别心理正常和异常,以及维持健康之道的注意原则。 阐述什么是健康行为及其判断标准,简要介绍健康行为的各种理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课堂讨论。 |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
自学心理健康理论 |
3 |
第5周 |
4 |
详细介绍应激的各种理论,并比较各种理论的实际用途。 结合实例阐述应激在生活中的作用,讨论如何调整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介绍心理失常的辨识与分类,明确心理失常的原因,结合案例谈论针对心理失常如何进行治疗。 |
学生陈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
自学心理健康理论 |
4 |
第6周 |
4 |
介绍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其心理卫生水平及其发展特征,进而探讨通过人格教育干预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介绍有关应对方式问题的研究综述,了解个体应对方式的特点,了解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应对方式的心理干预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
学生陈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
自学心理健康知识 |
5 |
第7周 |
4 |
评述主观幸福感理论,让学生了解主观幸福感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各种理论。 重点探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讨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
自学心理健康知识 |
6 |
第8周 |
4 |
探讨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注重探讨调节变量分析和中介变量分析的条件与统计方法。
特殊需要人群心理健康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研究 |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
自学心理健康研究方法 |
7 |
第9周 |
4 |
探讨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进展,包括心理幸福感研究,人格坚韧性研究,拖延行为研究,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研究等。
探讨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进展,包括心理弹性研究,自我隐瞒与求助行为研究等。 |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
自学心理健康研究方法 |
8 |
第10周 |
4 |
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复习总结 |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
活动设计研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