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各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
生物化学是前沿理论研究的基础和高科技应用研究的基础,它从化学层面,介绍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学生在已有的生物化学知识基础上,通过高级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使学生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拓展和深入。
重点通过进一步学习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研究技术、基因结构与研究技术等内容,使学生从更高层次认识与理解生物化学的原理、现象与事实。掌握必要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生物化学知识基础。
《高级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QZ281003
开课学期:秋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大纲撰写人:王元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各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
生物化学是前沿理论研究的基础和高科技应用研究的基础,它从化学层面,介绍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学生在已有的生物化学知识基础上,通过高级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使学生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拓展和深入。
重点通过进一步学习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研究技术、基因结构与研究技术等内容,使学生从更高层次认识与理解生物化学的原理、现象与事实。掌握必要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生物化学知识基础。
要求学生查阅各种文献、运用网络资源、撰写文献综述、翻译最新研究进展等方法进行本课程的学习,以反映当代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及成就,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中外文献“窗口”看到学科发展的前沿、看到其基础知识的延伸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大量的最新信息,满足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绪论 第一章 氨基酸化学(1)(2学时)
1. 绪论
2.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二)第一章 氨基酸化学(1)(2学时)
1. 氨基酸的性质
2. 氨基酸的功能
(三)第一章 氨基酸化学(2)(2学时)
1. 氨基酸的分离分析方法
2. 氨基酸的分离分析方法在工业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四)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1)(2学时)
1. 活性肽结构与功能
2. 活性肽的应用
(五)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2)(2学时)
1. 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2. 蛋白质的结构研究方法
(六)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2)(2学时)
1. 蛋白质的性质
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七)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3)(2学时)
1. 蛋白质的分离方法
2. 蛋白质的分离方法在工业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八)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4)(2学时)
1. 蛋白质的分析方法
2. 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在工业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九)第三章 酶化学(1)(2学时)
1. 酶的结构特点
2. 酶活测定方法
3. 酶的调节
(十)第三章 酶化学(2)(2学时)
1. 酶制剂的制备
2. 酶制剂的应用
(十一)第四章 核酸化学(1)(2学时)
1. DNA的结构特点
2. DNA的研究方法
(十二)第四章 核酸化学(2)(2学时)
1. RNA的结构特点
2. RNA的研究方法
(十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1)(2学时)
1. DNA的合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2. RNA的合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十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2)(2学时)
1. 蛋白质的合成条件
2.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十五)基因表达调控(1)(2学时)
1. DNA的合成的调控机制
2. 转录的调控机制
(十五)基因表达调控(2)(2学时)
1. 翻译过程的调控
2. 翻译后加工过程的调控
三、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主,辅以视频、图片等,教学模式主要问题BOPPPS有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讲授法结合案例法、问题导向法、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加强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深度融合,使课程具有高阶性与创新性,注意与先修课程的衍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
四、考核方式
注重过程考核,平时成绩以作业、讨论、课堂表现、考勤为主,占3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占70%。
五、先修课程:
生物化学、计算机应用原理与技术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生物化学》(第4版),朱圣庚等,高教出版社,2017.
(二)推荐书目
[1] 黄熙泰,于自然、李翠凤。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王冬梅等,《生物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王元秀等,《生物化学实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三)推荐期刊文章
[1]C. Lorenzoa , M. Bordigab , E.P. Pérez-Álvarezc. The impacts of temperature, alcoholic degree and amino acids content on biogenic amines and their precursor amino acids content in red wine[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7,99:328-335.
[2] Petri Seppälä , Reijo Sillanpää , Ari Lehtonen.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copper(II) amino alcoholate complexes [J].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2017,347:98-114.
[3] Jasminka Giacometti. Peptidomics as a tool for characterizing bioactive milk peptides [J]. Food Chemistry,2017,230:91-98.
[4] Jianghong Yang , Ao Li, Mengqu Ge, Minghui Wang. Relevance search for predicting lncRNA–protein interactions based on heterogeneous network [J]. Neurocomputing,2016,230:81-88.
(四)学习网站(网络刊物和学习网站需要有具体网址链接)
济南大学图书馆期刊:http://www.sciencedirect.com/
(五)其它
大纲撰写人签字:王元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