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 98674
注册
登录
专业外语

课程代码:SS031007

课程负责人: 丁梦
共建教师:
课程建设:校级精品课程 开课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开课时间:2021年08月27日 学习人数:2人
有效时间: 永久有效 评分:
课程简介

《专业外语》(物理学)是针对高等学校的物理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研究生课程。

展开
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Specialized English

课程编号:QZ031001

开课学期:秋

学    时:32

学    分:1.5

开课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大纲撰写人:丁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该课程目的旨在训练在读研究生听、说、读、写能力,重点培养具有较强的听记概述能力和产出式的英语交流能力。通过一学期(32学时)的课程学习及语言综合技能训练,使用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要求以经典科技文献教材为核心,通过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英语的能力,做到能运用各项阅读技能,熟练阅读并正确理解难度较大、结构复杂的文献。读后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归纳中心思想。阅读应该以准确理解与大量阅读并重。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听力 (3学时)

以录音、原文影视录像资料 (例如英文学术会议、课堂录像等专业听力练习资料),专题英语讲座等视、听教学手段,以增强听力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获取话语大意、特定的相关信息及发言人的主要观点等体现语段、语篇水平的听力理解能力。

(二)口语(3学时)

练习从一般生活会话过渡到进行演讲、小组讨论、辩论等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熟悉常用的口语句型,掌握常用的词汇与词组,侧重培养学生能以顺畅的语句表达思想、信息与本人观点的口头交际能力。

(三)阅读 (12学时)

帮助学生熟悉论述性文章的结构形式与文体特征,重点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技能的能力,从而具有准确、迅速地了解全文大意,抓取主题思想,获取相关信息,摘取某个特定论点,及掌握要点以总结全文等的阅读能力。同时,应大力培养学生通过构词法与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能力;注重扩大中高级词汇量,培养速读习惯,提高阅读的时效。

(四)写作 (14学时)

重点提高学生对不同词类及句法的实用能力,进一步打好语法基础;掌握文体结构与写作方法,达到文理通畅,措词得当,无明显的语法错误。款式章法符合规范的要求。

三、教学方式

主要采用教师主讲与师生及学生之间讨论结合,为提高在读研究生的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水平,教学中采用讲授、讨论、演讲、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尽量练习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及英语阅读能力。

四、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表现(30%)与最后考试(重点是阅读及写作,70%)相结合。

  体:总成绩=平时成绩(小论文成绩+课堂表现+考勤)+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30%(小论文成绩+课堂表现+考勤,各占20%5%5%);

考试成绩占70%

五、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语言研究(第2版)(The Study of Language, 2nd edition),George Yule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二)《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Keath Johnson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三)《英语教学法教程》第2版,王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展开

教学团队

徐锡金,教授、博士生导师、“功能微纳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的学科带头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于2012年被授予“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称号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新型功能微纳材料在环境及能源方面的研究工作,内容涉及功能催化材料结构的构筑及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微纳结构光电器件的构筑及其功能材料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微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领域的应用及、电化学传感器件的组装及其气敏探测。已在ACS Nano,Adv. Funct. Mater., Small等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2篇论文选为封面文章,发表的论文共被SCI刊物引用7000次,H因子为44。授权中国专利7项。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受邀编写英文专著章节两章。受邀成为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Sci. Rep.)、编辑(Sens. Lett., Nano Reports.)及客座编辑(Sci. Adv. Mater.),以及40余种国际知名刊物的仲裁评审人或者审稿人。获得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2016年中国颗粒学会-赢创颗粒学创新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2016)、2018年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指导教师)、第十一届济南市青年科技奖、及山东省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中国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青年编委,《稀有金属》、《Rare Metals》两刊青年编委、《中国粉体技术》第七届编委会成员。济南大学2017-2018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2017-2018年度“济南大学优秀教师”,济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市高层次人才,山东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纪维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物电学院,2011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2013年间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3年底就职于济南大学,先后任教于物理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和自旋电子学研究所等部门。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新能源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涉及二维纳米材料、拓扑绝缘体、拓扑半金属、电催化材料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 Phys. Chem. Lett., J. Mater. Chem. C, Nanoscale, New J. Phys.等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篇,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得山东省属高校科技奖项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