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QZ161002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具备基本的课程开发、设计以及实施能力。具备对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反思能力和解决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具有从事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的能力。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每一章或每一专题内容之前,阅读相关章节问题的代表性文献资料,以及在课后对本章涉及到的重要论著进行拓展性阅读,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思考和发现问题。课堂教师讲授要有针对性,时间控制在必要的范围之内,为在课堂上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展开讨论、探究,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课程与教学概念(4学时)
1、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因素
2、课程层次
3、课程的概念
4、教学的概念
5、学习的概念
(二)课程与教学理论(4学时)
1、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3、中国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三)课程理论的历史发展与基本问题(4学时)
1、课程理论的历史发展
2、课程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关系
3、课程编制的原理
4、课程探究的形式
5、课程理论与研究
(四)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与基本问题(4学时)
1、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
2、教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关系
3、有效性教学
(五)课程与教学系统(4学时)
1、教育内容
2、教师与学生
3、环境开发
(六)课程与教学过程(6学时)
1、课程研究过程
2、课程规划与设计
3、课程与教学目标
4、课程实施与组织
5、校本课程开发
6、教学过程
7、教学方式与策略
8、学习方式
9、班课教学技能
10、课程与教学评价
(七)课程与教学美学(2学时)
1、课程与教学美学概述
2、教学艺术
3、教学艺术风格
(八)现代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发展(4学时)
1、中国现代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2、西方现代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三、教学方式
1、课下学生对具体的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经典知识进行自学;
2、课上围绕学生自学时产生的困惑、兴趣点,师生互动、学术讨论,并进行课程与教学论专题讲座。
四、考核方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 40% + 期考成绩× 60%
平时成绩的考核: 课堂考勤、参与讨论占40%,研究报告或小论文60%。
期末成绩的考核:闭卷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