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是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自我发展等方面,以及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的关系、与学校的关系、与同伴的关系,了解儿童青少年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能根据儿童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干预。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课程编号:QZ161007
开课学期:春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大纲撰写人:王树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心理发展与教育》是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自我发展等方面,以及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的关系、与学校的关系、与同伴的关系,了解儿童青少年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能根据儿童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干预。
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发展的理论观点;
2、掌握儿童青少年心理各方面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3、了解儿童青少年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每位学生自选主题做口头报告。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4学时)
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2、发展心理学的传统理论观点
3、发展心理学的新理论
(二)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发展(2学时)
1、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变化
2、儿童、青少年生理发育的个体差异
3、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教育(4学时)
1、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
2、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理论观点
3、智力理论与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4、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育
(三)儿童、青少年的社会认知发展与教育(4学时)
1、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发展概述
2、儿童、青少年的社会观点采择
3、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理论与社会规范认知
4、儿童、青少年社会发展与教育
(四)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发展与教育(4学时)
1、儿童、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2、儿童、青少年的亲密感
3、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困扰与教育
(五)儿童、青少年的自我发展与教育(4学时)
1、儿童、青少年的自我发展概述
2、儿童、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
3、儿童、青少年自尊的发展与教育
4、儿童、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教育
第七讲 儿童、青少年的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2学时)
1、儿童、青少年的性别差异
2、儿童、青少年的性别角色的发展
3、儿童、青少年的性心理和性行为
第八讲 儿童、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与社会行为(2学时)
1、儿童、青少年道德判断的发展特点
2、儿童、青少年的道德与亲社会行为
3、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第九讲 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环境(2学时)
1、家庭系统与儿童、青少年期家庭的变化
2、家庭系统的内部关系及特征
3、家庭应激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
第十讲 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同伴与学校环境(2学时)
1、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概述
2、儿童、青少年的同伴团体
3、儿童、青少年的友谊关系
4、儿童、青少年的学校环境
第十一讲 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网络环境(2学时)
1、媒体、网络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
2、儿童、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及教育干预
三、教学方式
课程采用讲授式与研讨式、学生报告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考核方式
总成绩 = 平时成绩(考勤、课堂参与、学生口头报告(作业))40%+期末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占40%,包括考勤与课堂参与、学生口头报告(作业),各占30%、7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闭卷考试。
五、先修课程:
无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Laura E. Berk(劳拉·E·伯克)著,陈会昌等译.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二)推荐书目
[1] 张文新(主编).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
[2] 雷雳(著). 发展心理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 王振宏(主编).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 Shaffer D. R. 著, 邹泓等译.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三)推荐期刊文章
[1] 康廷虎, 阴国恩.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认知风格的研究 [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04).
[2] 余宏波, 刘桂珍. 移情、道德推理、观点采择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1).
[3] 桑标, 邓欣媚. 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 [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1).
[4] 王树青, 张光珍, 陈会昌. 大学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2).
[5] 雷榕, 锁媛, 李彩娜. 家庭学校环境、人格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5).
[6] 钟歆, 刘聚红, 陈旭. 青少年同伴依恋:基于发展的视角 [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7).
(四)学习网站
美国心理学会www.apa.org
英国心理网www.psychnet-uk.com
美国青少年研究会www.s-r-a.org
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www.issbd.org
(五)其他
心理学相关期刊:《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应用心理学》。
大纲撰写人: 王树青
撰写日期: 2017年 9 月 2 日
修订日期: 2019年9月2日
大纲审定人: 张素玲
审定日期: 2019年 9 月 3 日
学院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