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 98674
注册
登录
犯罪学

课程代码:QZ013073

课程负责人: 袁曙光
共建教师:
课程建设:专业学位课程 开课学院:政法学院

开课时间:2020年02月08日 学习人数:9人
有效时间: 永久有效 评分:
课程简介

   犯罪学既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分析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研究犯罪活动规律,探索犯罪活动成因,预测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可操作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础思想方法和策略。对于其它法学学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课程是法律硕士的专业选修课, 以完成刑法学的学习为前提。

   

展开
教学大纲

第一周

学时: 2

授课内容:

第一章  犯罪学的概念

教学要点:

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了解作为一门学科,定义犯罪学的概念本身存在着困难,掌握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意义、方法和根据,明确犯罪学的学科任务、特点、性质、地位和理论体系等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为一门科学的犯罪学的复杂性

一、定义犯罪学概念的困难

二、关于犯罪学概念的各种不同观点

第二节 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意义、方法和根据

一、犯罪学对象本身是个需要确定的问题

二、确定犯罪学对象的意义

三、犯罪学必须有自己的犯罪概念

四、学科任务是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根据

第三节  犯罪学的学科任务、定义和学科特点

一、犯罪学的学科任务及犯罪学概念的定义

二、犯罪学的学科特点

第四节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和理论体系

一、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二、犯罪学的学科地位

三、新犯罪学的理论体系

【复习与思考题】

1.造成犯罪学概念混乱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确定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3.什么是犯罪学?学科性质和地位如何?

【拓展阅读书目】

1[]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吴鑫涛等译:《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阿·伊·道尔戈娃等著,赵可等译:《犯罪学》,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3[]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周次:第二周

学时: 2

授课内容:

第二章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教学要点:

通过学习,明确犯罪学与刑法学、刑事政策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界限,进一步掌握犯罪学的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

二、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

第二节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一、刑事政策学是个独立的学科

二、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一、社会学概述

二、犯罪学与社会学的联系

三、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

第四节  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一、心理学概述

二、犯罪学与心理学的联系

三、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区别

【复习与思考题】

1.犯罪学和刑法学对于犯罪问题的研究有什么不同?

2.如何理解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犯罪学的关系?

4.分析心理学与犯罪学的关系。

【拓展阅读书目】

[]华勒斯坦等著:《开放社会科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

[]汉斯·海·耶赛克等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卡·斯特法尼等著,罗结珍译:《法国刑法总论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乔治·卡比著,王立宪等译:《犯罪学的思考和展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戴维·波谱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周次:第三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三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点:

了解和掌握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犯罪学研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犯罪学研究方法及其价值

二、犯罪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一、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原则

二、系统论原则

三、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的原则  

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六、生物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原则

七、价值中立原则

八、伦理性原则

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犯罪学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二、资料收集方法

三、资料分析方法

四、成果表述方法

【复习与思考题】

1.你认为犯罪学研究方法有什么价值?

2.如何理解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性?

3.论犯罪学研究方法论的某一个原则。

4.如何进行犯罪学研究的准备工作?

5.如何在犯罪学研究中收集资料?

6.如何分析犯罪学研究资料?

7.选择一篇犯罪学研究论著,分析在成果表述方面的利弊。

 

【拓展阅读书目】

1.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阿·伊·道尔戈娃主编,赵可等译:《犯罪学》,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5[前苏联]B. K. 兹维尔布利、H. Ф. 库兹涅佐娃和Г. M. 明科夫斯基著,曾庆敏等译:《犯罪学》,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周次:第四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四章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要点:

了解犯罪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概括的掌握犯罪学理论的全貌,并对各种理论进行比较,引起对犯罪学各种理论的独立思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学的产生

一、犯罪学的产生涉及犯罪学的概念

二、对犯罪学概念的不同观点的简单评价

三、犯罪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西方犯罪学简史

一、概述

二、18世纪中期以前的犯罪学思想

三、18世纪中后期的犯罪学萌芽

四、19世纪的犯罪学研究

五、20世纪上半期的犯罪学研究

六、20世纪后期的犯罪学研究

第三节  我国犯罪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孕育于中国哲学人生论及伦理思想之中的我国古代犯罪学思想  

二、20世纪中期以前的我国犯罪学  

三、新中国犯罪学的成长和发展

 

【复习与思考题】

1.简论犯罪学的产生。

2.分析实证学派的犯罪学研究及其利弊。

3.简述20世纪后半期西方犯罪学研究的特点。

4.谈谈当代中国犯罪学研究的现状。

 

【拓展阅读书目】

1.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施奈德著,吴鑫涛、马君玉译:《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刘易斯·齐林著,查良鉴译:《犯罪学及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许章润主编:《犯罪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周次:第五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五章  犯罪概念    篇犯罪现象发生论

教学要点:

了解犯罪是个多学科的概念,不存在一般概念,正确认识法律上的犯罪概念及其缺陷,掌握犯罪学犯罪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确定标准、方法论意义等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概念概述

一、犯罪是个多学科的概念   

二、犯罪不存在一般概念

三、犯罪概念中的双因素

第二节   犯罪学犯罪概念的内涵

一、犯罪学犯罪概念内涵的功能性

二、如何认识法律上的犯罪概念

第三节  犯罪学犯罪概念的外延

一、确定犯罪概念外延的方法论意义

二、确定犯罪概念外延的标准

三、犯罪概念的外延属于社会现象

  

【复习与思考题】

1、如何定义作为犯罪学研究对象的犯罪概念?

2、把犯罪学中犯罪概念的外延确定为犯罪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拓展阅读书目】

1、李德顺著:《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加罗法洛著,耿伟等译:《犯罪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3、王牧著:《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周次:第六周

课时:2

授课内容:

第六章  犯罪发生的理论学说

教学要点:

了解和掌握解释犯罪发生的人类学理论、现代生物学理论、犯罪心理学理论、犯罪社会学理论和批判犯罪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内容,明确其对犯罪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局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人类学理论

一、概述

二、龙勃罗索的理论

三、其他人的人类学理论

第二节  犯罪生物学理论

一、概述

二、遗传生物学研究

三、体质生物学研究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理论

一、概述

二、精神分析学理论

三、精神病学理论

四、正常个性心理学理论

五、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四节  犯罪社会学理论

一、概述

二、社会结构理论

三、社会过程理论

第五节  批判犯罪学理论

一、概述

二、冲突理论

三、批判犯罪学理论

四、激进理论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六节  对犯罪原因理论的简要评价

一、犯罪原因理论研究的贡献

二、犯罪原因理论研究的局限性

 

【复习与思考题】

1.犯罪人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犯罪生物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犯罪人类学理论有什么区别?

3.犯罪心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简述犯罪社会学理论。

5、简述批判犯罪学理论。

6.谈谈犯罪原因理论的得失。

 

【拓展阅读书目】

1.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韦恩·莫里森著,刘仁文、吴宗宪、徐雨衡、周振杰译:《理论犯罪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 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吴鑫涛、马君玉译:《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阿·伊·道尔戈娃主编,赵可等译:《犯罪学》,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5[]刘易斯·齐林著,查良鉴译:《犯罪学及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切萨雷·龙勃罗索著,黄风译:《犯罪人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实证派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周次:第七周

课时:2

授课内容:

第七章  个体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个体犯罪行为机制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掌握影响个体犯罪行为发生的基本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个体犯罪发生概述

一、犯罪行为发生研究概述

二、犯罪行为机制的主要内容

三、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机制

四、犯罪行为产生的纵向过程

五、犯罪行为产生的横向模式

第二节  犯罪发生的个体因素

一、心理学因素

二、生理学因素

第三节  犯罪发生的社会环境因素

一、概述

二、不良家庭

三、有缺陷的学校教育

四、不良交往与犯罪亚文化

五、大众传播媒介的消极影响

六、经济不平等的影响

七、犯罪状况与执法水平的影响

八、犯因性物质的影响

第四节  犯罪发生的情境因素

一、犯罪情境概述

二、犯罪情境构成要素

三、犯罪情境的功能

四、犯罪情境与犯罪动机转化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行为机制?

2.什么是犯罪动机?它有什么特点和类型?

3.举例分析犯罪行为的实施方式。

4.简述犯罪行为发生的横向模式。

5.谈谈心理学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6.谈谈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7.略论犯罪情境。

 

【拓展阅读书目】

1[前苏联]B·H·库德里亚夫采夫主编,刘兆祺译:《犯罪的动机》,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2[]阿·伊·道尔戈娃主编,赵可等译:《犯罪学》,                                                                                                                                                                                                                                                 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3.储怀植著:《刑事一体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罗大华、何为民主编:《犯罪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张远煌著:《犯罪学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周次:第八周

课时:2

授课内容:

第八章    群体犯罪现象发生的一般原理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群体犯罪现象发生的一般原理,正确理解犯罪根源的概念、特征。掌握解释犯罪现象产生的系统结构犯罪原因论,明确犯罪原因论中“犯罪”和“原因”中的基本范畴。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群体犯罪现象发生概述

一、群体犯罪现象的概念

二、群体犯罪现象的基本特征

三、研究群体犯罪现象发生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现象根源

一、犯罪现象根源的概念

二、犯罪根源的特征

三、研究犯罪根源的意义

四、犯罪根源理论的局限性

第三节  犯罪原因论的系统结构

一、犯罪原因论的概念

二、系统结构犯罪原因论

第四节   犯罪原因论中的基本范畴

一、在“犯罪”方面的基本范畴

二、在“原因”方面的基本范畴

 

【复习与思考题】

1.群体犯罪现象发生的概念、特征和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犯罪根源?

3.什么是系统结构犯罪原因论?

4.犯罪原因论范畴有哪些?意义何在?

 

【拓展阅读书目】

1.王牧著:《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周次:第九周

课时:2

授课内容:

第九章  犯罪现象存在论概述  第三篇犯罪现象存在论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和掌握犯罪现象存在论的概念、提出根据、意义、特征等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现象存在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犯罪现象存在论的提出

二、犯罪现象存在论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现象存在的概念和根据

一、犯罪现象存在的概念

二、犯罪现象存在的动态性

三、犯罪现象存在的根据

第三节  犯罪现象存在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现象具有负价值性

二、犯罪现象具有隐蔽性

三、犯罪现象具有非理性

四、犯罪现象具有被忽视性

 

【复习与思考题】

1.何为犯罪学的存在?犯罪现象存在的根据是什么?

2.犯罪现象存在论提出的意义是什么?

3.犯罪现象存在的特征是什么?

 

【拓展阅读书目】

1.各种《犯罪学》著作中的“犯罪现象”或“犯罪现象论”部分。

2.刘广三著:《犯罪现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路易斯·谢利著,何秉松译:《犯罪与现代化》,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周次:第十周

课时:2

授课内容:

第十章  犯罪现象存在的形态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犯罪测量的概念,犯罪测量的指标、犯罪数据资源及收集的方法。明确犯罪量、犯罪率、犯罪黑数、犯罪指数等概念,掌握测量和评价犯罪的危害程度的方法,了解我国犯罪现象的变迁过程和规律。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测量概述

一、犯罪测量的概念

二、犯罪测量的意义

三、犯罪测量的方法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量

一、犯罪总量与犯罪黑数

二、犯罪相对数

三、犯罪指数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结构与分布

一、犯罪现象结构

二、犯罪分布

第四节  犯罪人与犯罪被害人

一、犯罪人的特征

二、犯罪被害人的特征

第五节  犯罪现象的质:犯罪危害量

一、概述

二、犯罪代价

三、公众的社会安全感

四、对犯罪行为的刑法评价

五、犯罪现象危害程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第六节  犯罪动态与犯罪史

一、世界范围内的犯罪动态

二、中国犯罪史:中国犯罪现象的变迁及规律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测量?犯罪测量的指标犯罪数据资源及收集方法有哪些?什么是被害人调查?什么是自我报告研究?

2.什么是犯罪量、犯罪率、犯罪黑数、犯罪指数?如何正确计算犯罪率?

3.如何测量和评价犯罪现象的危害程度(犯罪现象的质)?社会公众公共安全感对于评估犯罪现象有何意义?

4.如何准确认识我国犯罪现象的变迁过程和规律?

 

【拓展阅读书目】

1.刘广三著:《犯罪现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 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吴鑫涛、马君玉译:《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李楯主编:《法律社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王智民、黄京平著:《经济发展与犯罪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曹凤著:《第五次高峰——当代中国的犯罪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周次:第十一周

课时:2

授课内容:

第十一章 犯罪现象的基本规律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需要掌握犯罪现象规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犯罪现象必然律、犯罪现象依存律、犯罪现象概然律、犯罪现象饱和律等犯罪现象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现象规律的概念

一、犯罪现象规律的定义

二、犯罪现象规律的特性

三、揭示犯罪现象规律的方法

第二节  犯罪现象必然律

一、犯罪现象必然律的含义

二、犯罪现象必然律的表现

三、认识犯罪现象必然律的意义

第三节  犯罪现象依存律

一、犯罪现象依存律的含义

二、犯罪现象依存关系的判明

三、认识犯罪现象依存律的意义

第四节  犯罪现象概然律

一、犯罪现象概然律的含义

二、犯罪现象概然性联系的揭示

三、认识犯罪现象概然律的意义

第五节 犯罪现象饱和律

一、犯罪现象饱和律的含义

二、认识犯罪饱和律的意义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现象规律,其特点有哪些?

2.如何正确理解犯罪现象的必然律,由此得出哪些启示?

3.如何理解犯罪现象的依存律?如何判明犯罪现象与社会及自然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或共变并系?

4.如何理解犯罪现象的概然律?

5.犯罪现象饱和律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拓展阅读书目】

1.杨河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艾尔. 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上),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 [前苏联]B. H. 库德里亚夫采夫著,韦政强译:《违法行为的原因》,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

4[]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周次:第十二周

课时:2

授课内容:

第十二章  犯罪现象的基本类型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犯罪分类的概念、意义和标准,了解政治犯罪、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性犯罪、法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女性犯罪、经济犯罪、智能型犯罪、无被害人犯罪等具体犯罪类型的概念、原因以及基本预防措施。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分类概述

一、犯罪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二、犯罪现象的分类

三、犯罪行为的分类

四、犯罪人的分类

五、关于犯罪的分类标准问题

第二节  一些犯罪类型

一、政治犯罪

二、财产犯罪

三、暴力犯罪

四、性犯罪

五、法人犯罪

六、未成年人犯罪

七、女性犯罪

八、经济犯罪

九、智能型犯罪

十、无被害人犯罪

 

【复习与思考题】

1.犯罪现象分类的概念、意义和标准是什么?

2.简论政治犯罪。

3.简论财产犯罪。

4.简论暴力犯罪。

5.简论性犯罪。

6. 简论法人犯罪

7.简论未成年人犯罪。

8.简论女性犯罪。

9.简论经济犯罪。

10.简论智能犯罪。

11.简论无被害人犯罪。

 

【拓展阅读书目】

1.刘广三著:《计算机犯罪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白建军主编:《金融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3.康树华著:《犯罪学》,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

4.魏平雄等主编:《犯罪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储槐植、许章润等著:《犯罪学》(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周密著:《论证犯罪学》,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

7.刘灿璞著:《犯罪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宋浩波主编:《犯罪学新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张旭主编:《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0[]菊田幸一著,海沫等译:《犯罪学》,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

11[]D·斯坦利·艾兹恩、杜格·A·蒂默著,谢正权、邬明安、刘春译:《犯罪学》,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12[]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吴鑫涛等译:《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周次:第十三周

课时:2

授课内容:

第十三章  刑事政策概述   第四篇 犯罪现象对策论

教学要点:

掌握刑事政策的概念、目的和内容,明确在犯罪的刑事惩罚政策和社会预防政策中,核心应当为社会预防政策。了解犯罪社会预防政策的内容、意义及其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概念、目的和内容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

二、刑事政策的目的

三、刑事政策的内容

第二节  刑事惩罚政策

一、刑事惩罚政策的概念和内容

二、刑事惩罚政策的地位和作用

三、刑事惩罚政策的实施

第三节 社会预防政策

一、犯罪的社会预防概述

二、犯罪社会预防措施的种类

三、犯罪社会预防的原则

 

【复习与思考题】

1.如何定义刑事政策的概念?

2.刑事政策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什么是刑事惩罚政策?有哪些内容?它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4.刑事惩罚政策的宽严标准是什么?

5.刑事惩罚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犯罪社会预防政策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7.犯罪社会预防措施的种类有哪些?

8.犯罪社会预防政策的原则是什么?

 

【拓展阅读书目】

1.王牧著:《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米·戴-马蒂著,卢建平译:《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大谷实著,黎宏译:《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周次:第十四周

课时:2

授课内容:

第十四章  犯罪的刑事惩罚政策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刑事惩罚政策的概念和主要内容,了解刑罚的局限性,了解刑罚的目的学说以及刑罚目的实现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的刑事惩罚政策概述

一、刑事立法政策

二、刑事司法政策

三、刑事执行政策

第二节  刑罚的概念和意义

一、刑罚的概念

二、刑罚的种类

三、刑罚的意义

四、刑罚的局限性

第三节  刑罚目的的实现

一、刑罚目的学说

二、刑罚目的的实现

 

【复习与思考题】

1.谈谈刑罚及其意义。

2.简述刑事刑罚政策的主要内容。

3.分析刑罚的局限性。

4.简论刑罚目的学说。

5.如何实现刑罚目的?

 

【拓展阅读书目】

1[挪威]约翰尼斯·安德聂斯著,钟大能译:《刑罚与预防犯罪》,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2[]大卫·E·杜菲著,吴宗宪等译:《美国矫正政策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D·斯坦利·艾兹恩、杜格·A·蒂默著,谢正权、邬明安、刘春译:《犯罪学》,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4[] C. C. Босхолов(谢尔盖·谢苗诺维奇·博斯霍洛夫)著,刘向文译:《刑事政策的基础》,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赵秉志、张军主编:《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3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周次:第十五周

课时:2

授课内容

第十五章  犯罪的社会预防政策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需要掌握:(1)社会本体建设、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的制定与运用、道德、法制和政府行政等三种社会控制力量的运用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2)环境设计、群众及社区参与对犯罪预防的意义。(3)教育与教化,即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发展对犯罪预防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的一般社会预防

一、社会改革——社会本体的建设与完善

二、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社会问题的控制阀

三、道德、法制和政府行政——社会控制的三种主要力量

第二节  犯罪的专门社会预防

一、环境设计与防卫空间

二、群体和个人对犯罪预防的参与

第三节  犯罪的个别社会预防:教育与教化

一、犯罪个别社会预防的概念及原理

二、犯罪个别社会预防的基本途径

 

【复习与思考题】

1.如何理解和认识社会改革(社会本体建设)在预防犯罪中的意义?

2.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社会政策)在预防犯罪中的意义?

3.谈谈社会化与人的自我修养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

 

【拓展阅读书目】

1.王牧著:《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储槐植、许章润等著:《犯罪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许春金著:《犯罪学》(修订三版),台湾:三民书局2000年版。

4.杨士隆著:《犯罪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林秉贤著:《社会心理学》,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6.中国社会科学院杂志社编:《社会科学与公共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7[]迈克尔·希尔:《理解社会政策》,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8.杨伟民著:《社会政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周次:第十六周

课时:2

授课内容

第十六章  犯罪的综合治理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提出和发展过程,掌握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内涵,明确少年立法和少年司法的基本精神,掌握我国对待违法犯罪少年坚持的方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综合治理概述

一、综合治理的内涵及其提出

二、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和实践原则

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第二节 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惩罚

一、少年犯罪的社会预防

二、少年犯罪的处置:少年立法与少年司法

 

【复习与思考题】

1.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综合治理的实践原则有哪些?

3.少年立法和少年司法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我国对待违法犯罪少年坚持何种方针?

 

【拓展阅读书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1991219日。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199132日。

3.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198238日。

4.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198392日。

5.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198392日。

6.中国检察理论研究所、中国检察官协会编:《“严打”中的法律与政策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7.陈兴良主编:《中国刑事政策检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0.《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

11.《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利雅得准则)》

周次:第十七周

课时:4

授课内容

实践项目测试·:附后

 

 

 

 

 

 

 

展开

教学团队

团队介绍未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