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 98641
注册
登录
地理学科基础与前沿

课程代码:QZ133067

课程负责人: 高卫东
共建教师:
课程建设:专业学位课程 开课学院:水利与环境学院

开课时间:2021年08月23日 学习人数:12人
有效时间: 永久有效 评分:
课程简介

  本课程由学院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熟悉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的中青年教师承担,课程组教师学术思想活跃、科研基础深厚,通过讲座的形式多个角度讲授地理学科的学科基础知识及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学生对学科领域研究内容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学科相关教学研究的能力。

展开
教学大纲

《地理学科基础与前沿》教学大纲

                                     The Foundation and Frontier of Geography

课程编号:QZ133067

开课学期: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学  时:32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单位:水利与环境学院                                    

大纲撰写人:高卫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前沿性的专业知识延展课程。通过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实践,对某一专题领域研究进展情况展开深入浅出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动态、发展方向。课程内容涉及地理学不同学科、研究领域,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灾害地理、健康地理、环境地理、区域地理等内容,通过讲座的形式多个角度讲授地理学科的学科基础知识及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学生对学科领域研究内容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学科相关教学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课程共计32学时

1、地理科学基本概念及地理思维的形成与培养(3学时)

2、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对策(3学时)

3、地理数学方法与建模(3学时)

4、环境资源价值评估(3学时)

5、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生态恢复(3学时)

6地理应用与地理策划(3学时)

7、双碳与自然资源(3学时)

8、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地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3学时)

9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培养(3学时)

10、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实践(3学时)

11、地理学与经济学交叉视角下的城市地域空间组织—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3学时)

三、教学方式

1、讲座与研讨

2、学生课后相关文献阅读与课堂展示与讨论

四、考核方式

课程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 60% ;

平时成绩评定说明:考勤30%,小组讨论50%,作业20%。

五、先修课程:

1、自然地理学相关课程

2、人文地理学相关课程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1、蔡运龙, Bill Wyckoff主编. 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 商务印书馆,2011

2、尼古拉斯·克里福德,吉尔·瓦伦丁.《当代地理学方法》. 商务印书馆,2012

3、朱鹤健.地理学思维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2020

(二)推荐书目  (其格式如下:)

1、《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美国,Rediscovering Geography Committe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Rediscovering Geography: New Relevan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重新发现地理学》). 黄润华译.学苑出版社,2002

(三)推荐期刊文章  

[1]闾国年,周成虎,林珲,陈旻,乐松山,温永宁. 地理综合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思考[J]. 科学通报,2021,66(20):2542-2554.

[2]熊巨华,王佳,张晴,耿豪鹏,官冬杰,史云飞,李飞,张新林,王天富. 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构建与内涵[J]. 科学通报,2021,66(02):153-161.

[3]陆大道,刘彦随,方创琳,陈明星,王姣娥,席建超.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J]. 地理学报,2020,75(12):2570-2592.

[4]夏天,吴文嘉,吴文斌,周清波,杨鹏. 地理科学中数据空间重构最新研究进展[J]. 经济地理,2020,40(11):47-55+94.

[5]陈发虎,吴绍洪,崔鹏,.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2020,75(09):1799-1830.

[6]杨延杰,尹丹,刘紫玟,黄庆旭,何春阳,吴康. 基于大数据的流空间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08):1397-1411.

[7]武亚群,李双双,延军平,汪成博. 中国高校地理研究发展与态势[J]. 地理学报,2020,75(02):302-317.

[8]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王缉慈,秦其明,李有利,柴彦威,张镱锂,刘卫东,王劲峰,宋长青,冷疏影,王民.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J]. 地理学报,2004,(06):803-810.

[9]倪绍祥.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A].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2002:9.

[10]郑度. 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瞻[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01):10-14.

[11]任美锷. 最近十年来中国地理科学的进展[J]. 地理学报,1990,(02):132-138.

(四)学习网站

地理科学进展:http://www.progressingeography.com/CN/1007-6301/home.shtml

(五)其它

展开

教学团队

本课程由学院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熟悉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的中青年教师承担,课程组教师学术思想活跃、科研基础深厚,通过讲座的形式多个角度讲授地理学科的学科基础知识及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学生对学科领域研究内容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学科相关教学研究的能力。 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1名,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团队成员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校级以上教研项目20余项,平均指导学生科创项目5项/年,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发表教研论文30余篇,高水平科研论文50余篇;指导学生获得山东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10余项,4人多次获得优秀大赛优秀指导教师。